體重增加就一定是過胖嗎?- 談眼科醫師如何判讀「眼軸長」之數據


文/雷少宇醫師 旭明眼科診所院長 

開學季到來,每學期的學生視力檢查也啟動了。校護、學生、家長乃至醫護人員每年辛苦的行禮如儀,就是為了對抗一個古老的敵人:近視。 

近視是一種疾病,它潛在巨大的威脅,不只是造成生活不便而已。尤其近年來3C、手機等盛行,再加上COVID-19疫情後的生活型態改變,這個問題只有越來愈嚴重。若想良好的控制近視,精準的測量是重要的第一步。 


目前世界上針對近視控制的研究,最重要的指標就是眼軸長的變化量。

在精準的光學式眼軸長測量儀被推出之前,傳統的作法只能靠散瞳後驗光來比較度數的變化。但散瞳驗光很可能會因為疲勞度、藥水吸收度等因素,產生25-50甚至75度以上的誤差,如此測量上的誤差,就使得醫師難以判斷真實情形與調整治療強度。 

隨著科技的進步,我們可以用非常精準的儀器,準確的測量眼球長度,也就是眼軸長的變化,來判斷近視是否還在惡化。因為大部分後天型的近視,是來自於眼球的過度生長而導致軸性近視。而眼軸長的測量,可以避免疲勞、藥水吸收度的誤差因素,而提供醫師更準確的數據來調整治療方針。 

我在門診中常會遇到家長詢問:「醫師,我們小朋友的眼軸變長了,是不是近視加深了呢?」 

首先,我們要有一個基本概念:每個人天生的眼軸長都是不同的,就像每個人的身高、體重乃至各種生理現象,都會呈現一定的自然分佈,當然也會隨著人種、族群等基因條件而有系統性的差異。所以憑藉單次的眼軸長數據,就想要對應至近視的程度或發展趨勢,資訊量通常是不足的。 

那麼,眼科醫師該如何判讀「眼軸長」此重要資訊呢?答案是「變化率」。 

打個比方,小朋友身材還沒有定型,體重一定會隨著時間而增加,且增加的速度依年齡而不同。如果體重增加的速度以年齡來說屬於合理範圍,自然不需擔心。但是如果小朋友的體重一年增加10公斤,看到這樣的變化我想每個家長都一定會非常擔心。 

眼科醫師看待眼軸長的數據也是如此。有經驗的眼科醫師可以根據眼軸長的變化速度,進而判斷小朋友的眼球是否「過度」生長,也就是軸性近視惡化,依此來調整治療方針。但因為隨著小朋友的發育,眼軸長本來也會隨著眼球的成長而自然增加。因此,如何判讀眼軸長變化與近視度數的關聯性,更需仰賴眼科醫師的高度專業與經驗! 

「眼軸長變化率」在近視控制上的另一項威力,在於它能及早反映出近視變化的趨勢。要知道散瞳驗光即使在最精確的測量下,也要超過25度才能測出。每個人都知道,當體重只增加一公斤很容易減回去,如果等到增加了五公斤就很難追回。考慮到散瞳驗光因執行上與個人體質的諸多不確定因素,如等到近視度數確實增加到25、50、75度以上才加強控制,難度就增加許多。特別是近視發展具備的「正回饋」特性(近視越深惡化越快),使得近視控制要成功,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要搶得先機。這也是運用眼軸長數據判斷短期內的近視發展,輔助治療方針,成效如此優異的原因。 

回到標題:體重增加就一定是過胖嗎?當然不是!就如同專精於學童近視控制的眼科醫師,看的從來不只是眼軸長的絕對值,更重要的是變化率、變化率、變化率!很重要所以講三次!從我隨手撈幾篇最近的論文圖片即可看出,國際的近視控制研究統計的從不是當下的眼軸長絕對值,而是「增長速率」,甚至對於軸長的精準度都要求到小數點下兩位。

如果眼軸長不重要,怎會全世界頂尖學術單位皆以此作為近視增長的判讀標準?如果眼軸長沒有代表性,為什麼不同的治療方式(例如不同濃度的阿托品),會造成如此不同的軸長變化趨勢呢? 

眼軸長在近視控制醫學中的重要性,就如同國外的近視治療討論社團(Myopia Profile) 這篇文章的標題(Axial Length Measurement In Myopia Management - How Often And How Much Change Is Normal?)所述,緊跟醫學潮流的眼科醫師早已將目光由定性的討論,移至定量的分析,他們關注的是眼軸長至少「多久」該追蹤一次,分析時該採用何種模型,多少的軸長「變化」是合理範圍。換言之,若超出此範圍就是近視的警戒區,不可等閒視之! 

醫學研究日新月異,身為執業醫師,我也隨時警惕,不斷吸取新知,不可故步自封,盡可能以最正確的資訊為患者做出最好的判斷。這篇說明,希望能讓大家對這個重要的測量數據有更清楚的認識!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醫師爸爸的近視控制教室——前言

聯絡資訊與門診時間

散瞳劑大猜謎!

旭明眼科開放線上預約掛號

旭明眼科院所介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