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基本觀念」標籤的文章

控制近視,為什麼控制眼軸長比度數更重要呢?

圖片
文/雷少宇醫師 旭明眼科診所院長 門診中有時會遇到,小朋友雖然近視度數不高、但眼軸長卻一直狂增長。通常這時家長都會覺得「啊,還好目前度數還不深!」然後就忽略潛在的風險。

培養用眼好習慣,請你跟我這樣做

  文/雷少宇醫師 旭明眼科診所院長  後天近視的發生,雖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詳細機轉,但是太長時間的「連續近距離用眼」絕對是重要的關鍵之一。因此,要保護好小朋友的視力,重要的關鍵就是八字口訣──多遠少近、時間中斷。

「視力不良」怎麼辦? ——關於「視力回條」爸媽該知道的事(下)

 文/雷少宇醫師|旭明眼科診所院長   小朋友的幼兒園或學校發回了「視力不良」的回診單,爸媽好緊張,這時該怎麼辦呢?好不容易到眼科讓小朋友做了一連串詳細的檢查,結果出爐了,該怎麼樣去判讀呢? 

視力1.0就好?──關於「視力回條」爸媽該知道的事(上)

  文/雷少宇醫師|旭明眼科診所院長   每學期剛開學的「視力保健季」,是眼科門診忙碌的時節之一,許多中小學生拿著「視力不良」的視力檢查回條來眼科回診,其中也不乏低年級,甚至幼稚園的小朋友。當爸媽收到學校發的視力複檢單時,應該要有以下的基本概念。  孩子視力「異常」,爸媽先別太緊張  家長常會問:「醫師,我家小朋友視力篩檢異常,他的眼睛出了甚麼問題呢?」又或是:「我家小朋友視力篩檢都沒有問題,那這樣還要來看眼科嗎?」要回答這個問題,我們必須先了解,小朋友做的視力檢查結果,該如何解讀。  學校大規模篩檢用的方法是「遠距離視力」,也就是大家熟悉的,比上下左右的「C」字或「E」字表。這個方法的優點是快速、不需要特殊儀器,可以大規模實行。但相對的,因為測量人數多,影響變因大,測量結果容易出現較大的波動。   比方說,經常有小朋友拿著學校通知單來診間複檢,但在眼科檢查時,雙眼裸視卻都能達到1.0。一問之下,原來是在學校檢查前一晚沒睡好,或是檢查當下跟同學嬉鬧沒有專心,才比的不好。幼稚園的小朋友,也可能因為容易分心、表達能力不成熟或是沒有耐心,導致比視力的結果不好。因此,收到視力異常單時,家長先毋須太過焦慮。  「視力」≠「度數」,不能互相推算  「視力」是家長最熟悉的一種檢查。我在診間遇過許多家長帶孩子回診時,雖然已經做了精密的驗光,還是很執著想要知道小朋友現在的視力可以「比」到多好。視力是「視」物的能「力」,是眼睛的綜合表現,視力不好,有可能是乾眼、疲勞、過敏、近視、散光、白內障或視網膜等各種問題,而「度數」則是特指眼球的屈光率,因此,視力與度數是兩件不同的事情。  雖然視力不等同度數,但兩者之間還是有相當程度的關聯性。打個比方,棒球比賽中,只要投手能把球投進好球帶裡面,主審都會判定為好球。雖然每個人眼睛的「主審好球帶」寬廣度不同,但絕對不是小到只有一個點才能算好球。而裸視視力1.0的「好球帶」,通常從遠視100度到近視100度都有可能。  孩子視力「正常」,爸媽也別太放心  反過來說,如果學校的視力篩檢,小朋友都可以比到1.0,也沒有收到視力複檢回條時,爸媽就能安心了嗎?那也不一定!  就像前面提到的,我們只能說視力1.0代表的是:眼睛沒有「顯著...

遠視加散光,還是近視又散光?談散光與球面度數的關係

圖片
文/雷少宇醫師 旭明眼科診所院長  最近有位小朋友來就診,一進診間媽媽就說:「我帶小孩去檢查視力,第一家眼科說他是遠視加散光,第二家眼科卻說他是近視又散光。我都被搞糊塗了。我的小孩到底是遠視還是近視呀!?」

張飛打岳飛,打得滿天飛!談視力與度數

圖片
文/雷少宇醫師 旭明眼科診所院長             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怎麼量視力嗎?,矇住單眼對著「C字」或「E字」視力表比手畫腳:「上!下!左!右!」。「視力」跟「度數」有什麼關係呢?舉例來說,門診中常遇到,一個開完白內障手術的老人,術後「度數」非常完美,可是「視力」只有0.5;或是一個小朋友「視力」1.0,但「度數」卻有近視100度。這時應該會有不少家長頭上冒出許多問號,「醫師,你到底在說什麼呀?為什麼視力1.0卻有近視呢?」以上的例子恰好說明一般人常常將「視力」跟「度數」混為一談。接下來讓我來好好說明吧。 本文來自 雷少宇醫師的眼科診療室 http://eyedoclei.blogspot.com